運動其實可以很簡單!
您可從自己有興趣的運動項目開始,或從最簡易、不受時間、場地限制的健走開始,慢慢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再加強每次運動的強度及次數。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分段累積運動量,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不過每次至少要連續10 分鐘。例如每天應至少運動30分鐘,可以拆成2次15分鐘,或3次10分鐘完成。附表為運動30分鐘可消耗的熱量。運動類型介紹如下:
1.心肺耐力(人體攝取氧氣與轉化氧氣的能力)
擁有良好的心肺耐力,能讓您處理日常生活事務時,感到游刃有餘。任何有氧代謝的運動皆可訓練心肺耐力,訓練時以大肌肉群為主,具節奏性、能持續一段時間的活動(至少10分鐘),運動過程變成受到「可以說話,但不能唱歌」的強度。例如:健走、慢跑、登山、持續游泳、上下樓梯、有氧舞蹈、騎腳踏車、跳繩、健走、水中走路、水中有氧...等。
2.肌力(肌肉產生力量的能力)和肌耐力(肌肉負載相同重量時,能夠完成較多反覆次數,或是能夠承受較多重量的能力)
當肌力衰退時,代表著肌肉無法勝任日常活動與工作,容易因此產生肌肉疲勞與疼痛,所以想要增進肌力或肌耐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從事肌力的訓練。例如:
(1)徒手:爬樓梯、走路、跳繩、伏地挺身、抬腿...等。
(2)輔具:彈力帶、彈力繩、啞鈴、踝部加重器...等。
(3)機械器材:腿部推舉機、胸大肌推舉機...等。
3.柔軟度訓練
記得體育課時,老師會帶大家先作一下暖身運動與體操,活動各部位關節與伸展各肌群達一定程度後才會讓學生們進行主要的運動,目的在於增加身體的柔軟度,讓運動時的動作更順暢,也較不易產生運動傷害。運動前的暖身操或伸展運動都是很好的柔軟度訓練方式,藉由肌肉的伸展運動來增進柔軟度,讓關節達到最大的活動範圍。例如:單人徒手伸展運動、雙人徒手伸展運動、毛巾操、瑜珈、皮拉提斯...等。
資料來源:商研院整理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生活化運動」及2021「運動類型三合一」,網站來源: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71&pid=9773。
- 對應產品:
- 霍華德LIKE!運動淨水水壺(3入裝)